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729篇
  免费   21615篇
  国内免费   13982篇
耳鼻咽喉   1998篇
儿科学   3323篇
妇产科学   1957篇
基础医学   18224篇
口腔科学   4172篇
临床医学   27447篇
内科学   24378篇
皮肤病学   2391篇
神经病学   7706篇
特种医学   87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20983篇
综合类   53190篇
现状与发展   56篇
一般理论   12篇
预防医学   22291篇
眼科学   3751篇
药学   26286篇
  276篇
中国医学   18245篇
肿瘤学   12822篇
  2024年   513篇
  2023年   2854篇
  2022年   6226篇
  2021年   9168篇
  2020年   7965篇
  2019年   5237篇
  2018年   5587篇
  2017年   6485篇
  2016年   5321篇
  2015年   8997篇
  2014年   11524篇
  2013年   13158篇
  2012年   19333篇
  2011年   20633篇
  2010年   17137篇
  2009年   15069篇
  2008年   16483篇
  2007年   15862篇
  2006年   14114篇
  2005年   11679篇
  2004年   8571篇
  2003年   7270篇
  2002年   5939篇
  2001年   5325篇
  2000年   4516篇
  1999年   2916篇
  1998年   1455篇
  1997年   1392篇
  1996年   1118篇
  1995年   1079篇
  1994年   905篇
  1993年   574篇
  1992年   618篇
  1991年   561篇
  1990年   472篇
  1989年   424篇
  1988年   337篇
  1987年   338篇
  1986年   273篇
  1985年   208篇
  1984年   143篇
  1983年   98篇
  1982年   88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18篇
  1974年   17篇
  1973年   17篇
  1966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3.
内生菌由细菌、真菌、古菌和原生生物组成,它们生活在植物的活体组织中,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在人参的生长发育、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人参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人们在微生物领域研究的深入,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植物内生菌的重要方法。文章主要从人参内生菌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人参内生菌的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人参内生菌对宿主的影响等4个方面对人参内生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和品质改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应用可视化方法分析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现状及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2021年3月15日之前收录的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247篇,英文文献350篇。文献数量在波动中迅速上升。中、英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显示,张爱华是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并形成了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机构间合作紧密。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核磁共振、代谢标记物、冠心病、质谱技术、代谢通路等相关领域。结论 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的热点主要为中医药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机制研究。研究趋势为卵泡代谢组学研究及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8.
In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studying the heterogeneity among patients based on longitudinal characteristics to identify subtypes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Compared to clustering a single longitudinal marker, simultaneously clustering multiple longitudinal markers allow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lustering process, which reveals co-existing longitudinal patterns and generates deeper biological insight.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propose a Bayesian consensus clustering (BCC) model for multivariate longitudinal data. Instead of arriving at a single overall clustering, the proposed model allows each marker to follow marker-specific local clustering and these local clusterings are aggregated to find a global (consensus) clustering. To estimate the posterior distribution of model parameters, a Gibbs sampl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We apply our proposed model to the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study to identify patient subtypes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ir prognosis. We also perform simulation studies to compare the clustering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proposed model and existing models under several scenario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BCC model serves as a useful tool for clustering multivariate longitudinal dat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缺牙间隙大小对上前牙区连续缺牙伴水平骨量不足、行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上颌前牙连续缺失,行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患者,根据缺牙间隙分为两组,A组为2颗牙连续缺失,B组为3~6颗牙连续缺失.通过Mimics软件重建骨增量区3D模型,测量骨增量的体积及宽度;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平行投照根尖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高度.使用SPSS 26.0软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44例患者,年龄18~60(平均38.52±12.56)岁.共计122个位点,植入94枚种植体,其中A组44枚,B组50枚.A、B组每牙位骨增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每牙位骨增量宽度小于B组每牙位骨增量宽度(P<0.05);种植体周围骨质丧失高度随时间变化而增加(P<0.05);组别对种植体近中及远中骨边缘丧失高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学区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缺牙间隙对对骨增量体积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质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